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打假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维权常识 > 吃鱼吃蟹,如何预防组胺中毒?

吃鱼吃蟹,如何预防组胺中毒?

发布时间:2023-09-20 20:24:03 作者:佚名 来源: 北京市消协

  秋风起,蟹籽黄,又到了吃大闸蟹的季节,“吃隔夜大闸蟹可能导致组胺中毒”的话题也随之被人们提起和关注。然而,食品科学领域的专家提醒说,吃大闸蟹或隔夜大闸蟹发生组胺中毒的可能性极低,相对而言,反倒是吃鱼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阮光锋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组胺(Histamine)是天然存在于动物体内的一种物质,几乎所有组织中都有它的身影,特别是皮肤、肺和肠黏膜的肥大细胞中,都含有大量组胺。

  通常情况下,微量的组胺并不会使人中毒,但当剂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使人中毒。权威数据显示,1公斤的鱼肉,如含有200-500毫克的组胺,就有可能导致食用者中毒。不过,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不同的人对组胺的耐受力也不一样,所以中毒剂量也不一样,相对来说,免疫力差的人更容易发生中毒。

  组胺中毒的典型特点是发病急、症状轻、恢复快。一般来说,病人在摄入过量组胺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就会出现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肤潮红和热感,并伴有全身不适、眼结膜充血、头痛、头晕、恶心、腹痛、腹泻、心跳过速、胸闷、血压下降等症状,有时可出现荨麻疹,咽喉烧灼感,个别患者还可出现哮喘,跟过敏症状很像,所以很多人会以为是过敏。组胺中毒一般来说症状都不会很重,且大多会在1到2天内就恢复健康。

  从我国过去20年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来看,还没有因为大闸蟹而导致的组胺中毒,反倒是鱼类特别是鲐鱼引起的组胺中毒最多,引起组胺中毒的食品检测含量最低为120 mg(毫克)/kg(千克),最高为3 820 mg/kg。

  所以,吃大闸蟹或者隔夜大闸蟹发生组胺中毒的可能性极低,大家不用太过担心。不过,大闸蟹在隔夜储存过程中,如果储存不当,如没有放冰箱密封冷藏,或被其他生肉等污染,加之吃的时候不注意充分加热熟透,同样可能发生食物中毒。

  那么,为什么鱼肉比蟹肉更容易引起组胺中毒?

  阮光锋认为,这主要还是因为鱼肉中的组氨酸含量比较多,而大闸蟹中的组氨酸相对少一些。特别是鱼肉一旦被细菌污染,一些细菌在活动时就会产生脱羧酶,而在这种酶的作用下,鱼肉中的组氨酸就会产生组胺。

  一般来说,如果鱼储存不当、鱼不新鲜时,尤其是捕获后的存储期如果存储方法不当,细菌活动频繁,更容易产生较多的组胺。而当组胺积蓄到一定量时,就可能使人中毒。

  组胺中毒在全世界都有发生,而且多发生在夏秋季,主要也是因为温度高,细菌的活动更猛烈。组胺中毒常发生在吃了不新鲜或腐败的鱼类后,另外,腌制咸鱼时,如果原料不新鲜或腌得不透,含组胺较多,也可引起中毒。

  阮光锋提醒说,各种鱼类中,青皮红肉型的含组胺最多,如鲐鱼、青鱼、秋刀鱼、鲣鱼、鱼参、沙丁鱼、竹荚鱼、金枪鱼等,所以购买这些鱼的时候更要注意尽量挑新鲜的。

  如何预防组胺中毒?阮光锋提醒消费者,重点还是不要吃不新鲜、腐败变质的鱼类等水产品,它们可能含有更多的组胺。买回家的鱼虾等水产品要尽快吃完,如果不能及时吃完要放在冷冻室保存。如感觉有异味等,就不要再吃。(记者 李建)


原文链接:http://www.bj315.org/xfjy/xfkt/202309/t20230920_4016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打假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打假内参 djnc.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