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2020-07-2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宏进农副产...2020-07-15
- 黑龙江市场监管系统突出“六个结...2020-07-15
-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2020-08-27
- 青海省海西州开展“两品一械”行...2020-07-15
- 2020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2020-07-15
- 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08-07
- 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2020-06-12
- 厦门丽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2020-07-15
- 判了!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董事长卖...2020-07-15
- 习近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2020-07-2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宏进农副产...2020-07-15
- 黑龙江市场监管系统突出“六个结...2020-07-15
-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2020-08-27
- 青海省海西州开展“两品一械”行...2020-07-15
- 2020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2020-07-15
- 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08-07
- 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2020-06-12
- 厦门丽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2020-07-15
- 判了!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董事长卖...2020-07-15
社交销售存四大乱象 这些陷阱要当心
发布时间:2023-11-10 13:12:24 作者:佚名 来源: 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看微博时,会在不经意间看到一个商品链接;阅读公众号、个人笔记时,会发现整篇文章不过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带有商品链接的推介稿;浏览朋友圈时,不但会看到突然蹦出来的商品广告,还会看到微商们推送的商品链接……社交平台因为其便利性,成为很多网络商家销售商品的渠道。这些商家散落在各大社交平台中,隐秘而庞大,且流动性强、监管难度大,社交销售中的侵权行为屡见不鲜。
乱象一:夸大宣传忽悠人
西安一位家长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她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则高考提分的推广文章,宣称参加其组织的学习,“每个学生单科提高30—50分以上,应届生上岸率100%,名校录取率达到70%以上”。她交了2000元学费后才发现并没有宣传的“一对一”教学,只是发了些电子版练习题。当她通过微信联系商家时,根本无人搭理。
北京一位保险推广人员向记者透露,网络推广必须夸张,否则吸引不了消费者。例如不少保险推广人员会在自己的朋友圈等社交账号中发布保险产品的推广文章,用“产品销售非常好,最后一天,尽早配置”“这个产品投保人获利非常高,赶快买,以后就没有这么高回报的保险产品”“20家公司重疾险保费大比较,这款最优秀”等表述增加吸引力,但事实并不一定如此。
记者调查发现,夸大其词是社交销售中引诱消费者掏钱最常见的手段。网文推广公司尼克科技公司负责人尚霖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社交平台上的商家往往存在短视行为,如果其账号遭到投诉或是被封号,他们会再开一个账号接着发文章、小视频。因为忽悠消费者被处罚的成本低,所以社交平台上各种不实广告总是屡禁不止。
天津四方君汇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子畏表示,推广商品的文章属于广告,因此内容要符合《广告法》的规定。例如,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保证性承诺及利用受益学生名义作证明的,都违反了《广告法》有关规定。
乱象二:违规售卖违禁品
记者发现,在社交平台上,一些商家不但出售被明确禁止网络售卖的烟花爆竹、电子烟等产品,连违禁药品都敢销售。
北京一位消费者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她在社交平台闲逛时,看到有卖烟花爆竹和电子烟的商家。烟花爆竹的销售者表示,产品可以同城送货,保证质量且不伤人。电子烟的销售者则神秘地说不要问有没有销售许可证,商品保证质量,成年人、未成年人都有买,没有任何人退货。
但社交平台不是法外之地,销售违规产品同样会受到严厉的惩处。记者了解到,湖北省汉川市张某在2016年至2022年期间,多次从国外购入大量减肥药,并通过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布减肥药广告,向多个省份的顾客销售,涉案金额达18万余元。经武汉海关技术中心检测,该胶囊内检出“芬特明”(属于国家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地西泮”(又名安定,属于国家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等物质。这两种成分会导致服用者情绪低落、厌食、作息颠倒、头晕、心慌、口渴、腹泻、尿频等症状,且只要停药就会暴饮暴食,体重迅速反弹。后经湖北省孝感市市场监管局认定,张某所售国外减肥药为假药,张某被执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尚霖提醒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购物一定要多个“心眼”。要有辨别能力,不是什么都能买。
乱象三:销售欺诈坑害人
网购中存在的各种骗术,在社交平台销售中都可以看到,其中不乏一些恶劣的诈骗行为,使得消费者在损失财产的同时精神还受到惊吓。
网友“勤快大叔”告诉记者,他在微信朋友圈推送的一则广告中申请了一个虚拟手机号码,并进行了两次充值,共150元,但该电话卡始终无信号,不能使用。在与该电话卡的客服沟通退货过程中,客服一直推脱不给退款,还拒绝提供该电话卡销售方的信息。紧接着,他就发现该公众号因欺诈被封,根本找不到销售方了。
另一位网友则表示,今年9月,其家人被微信朋友圈一则弹窗广告吸引,内容是“同城快修到家防水补漏”。点击广告中的公众号就可以约师傅上门服务。预约师傅上门后,对方保证1000元以内完成施工作业,没有签订合同就开始施工,结束后师傅却要收取6800元,并威胁其家人如果不给钱就不走。因为怕闹事,该网友的家人扫码支付了5000元。事后,在网上查询发现此为强制消费的骗局,有不少消费者被骗。
吴子畏分析指出,社交销售一般单笔金额不大,较难界定其一段时间内欺诈所获得的资金总额,因此很难给予较高处罚。因此,网购时,消费者一定要选择正规的购物平台,切忌私下联系,将钱款直接转给对方。同时,不要点击来路不明的网页链接,不扫描陌生人发的二维码。如不慎被骗或遇到可疑情形,一定要保存好证据并立即报警。
乱象四:售后缺失困扰多
在社交平台上,尽管多数商家能够保证商品品质,也可以退货退款,但是仍旧有一些商家完全不提供应有的售后服务,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
网友“金桔”对记者说,她在微信朋友圈买了一件外套,因不合适要求退货。商品寄出6天、物流显示对方已经接受,但就是收不到退款,她催促商家也得不到回复。
微信团购的团长宝子妈做了5年的团购团长,对于社交销售算是了解。她告诉记者,社交平台的商家不同于大的电商平台,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平台监管力度也不够大。他们中有制造商、品牌代理商、门店的销售员,这些商家十分正规,他们的售后服务政策与大电商平台基本一致。但社交平台上也有个体商户,这个销售群体良莠不齐,一些依靠低价吸引消费者的商家退货量比较大,售后服务压力也比较大。
记者注意到,对于社交销售存在的问题,有的平台已经开始制定相关规则对其进行规范。微信发布关于头部“自媒体”账号对外展示实名信息的公告,明确账号注册主体为个人类型的将显示注册人真实姓名,机构类账号显示企业、机构名称,相关实名信息可在账号资料页进行查看,增强头部“自媒体”账号可信度,便于公众对公共利益进行监督。
《视频号橱窗达人不正当营销实施细则》在今年也进行了修订,新增了有关“价格违规”的规定,若通过直播画面、口播内容以超低于市场均价的价格宣传推广商品,将被定义为价格违规的恶意引流营销行为,并且公布了常见违规的场景。
原文链接:https://www.ah315.cn/display.asp?id=141299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