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打假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专题报道 > 从“白茫茫”到“金灿灿” 塞北大地盐碱滩变“米粮川”

从“白茫茫”到“金灿灿” 塞北大地盐碱滩变“米粮川”

发布时间:2024-10-21 09:50:36 作者:佚名 来源: 中国食品报

  行走在山西朔州的乡村田野,满眼翠绿、万物丰茂。一片片田野丰收在望,一个个果园硕果盈枝,一条条乡间小路四通八达,一栋栋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如今,随着改良技术提高、灌溉条件改善、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和大型农机的普及,盐碱地从“白茫茫”到“金灿灿”,产量增幅在30%—60%之间,塞北大地的盐碱地真正变成了“金银滩”。

从“白茫茫”到“金灿灿”

  朔州平鲁区万亩油菜花竞相开放

  昔日盐碱地今朝“聚宝盆”

  朔州市地处桑干河上游,由于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土壤胶体中含有大量的难以水溶的钠离子,全市盐碱地面积达167.9万亩,占全部耕地的41%。20世纪70年代起,当地政府开始改造盐碱地。特别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朔州市以大同盆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契机,修造灌渠压盐洗盐、开挖排盐沟排盐,以每年4万多亩的速度,集中连片开发治理盐碱地。

  朔州市山阴县既是全国产粮大县,也是全省奶牛养殖大县。山阴县采取盐碱地种植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喂牛,牛粪加工成有机肥料改良盐碱地,盐碱地再种植杂粮作物,这种农牧一体化、农牧大循环的路子延续了多年。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引进中国农业大学有机肥技术,种植的青贮玉米两三年间从亩产2吨增长到6吨,高粱从亩产400斤增长到1000斤。

  温新院是土生土长的山阴人,从事农业生产已有20多年,从2015年开始,他开始承包盐碱地进行改良耕作。2020年,经过山阴县农业技术部门牵线搭桥,山西农业大学盐碱地改良技术团队与温新院开展合作。“这片地是改良过的中度盐碱地,种的是耐盐碱的玉米,一亩平均产量有1500斤。”温新院指着自己的承包地说道。

  “看这水稻的长势,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在朔州朔城区神头镇下西关村的千亩水稻种植基地里,种粮大户石云宝乐呵呵地说。石云宝从2016年在神头镇盐碱地里尝试种植水稻,经过多年改良试验,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稻花香系列水稻,亩产达到650公斤以上,让“沉睡”的盐碱地变成了生机勃勃的良田。

  近年来,朔城区水稻种植已从最初的50亩试验田,发展到现在的2650亩,培育出稻花香、吉宏6号等高产优质品牌稻米,总产量从4万斤增加到344.5万斤,地域也由朔城区神头镇、滋润乡的8个村推广到周边县区,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新路。

  昔日盐碱地,今朝“聚宝盆”。今年,朔州市盐碱地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000多亩,“桑干河畔稻花香”正成为雁门粮仓的新景象。山阴县薛圐圙乡罗庄村养殖户赵栋通过科学调控水质、精准投喂饲料以及利用生物技术改良,让南美白对虾在罗庄村扎下了根,并实现了优质、高产。朔州三生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200万尾南美白对虾,年产值达300多万元。今年公司又增加了鲈鱼养殖,养殖面积扩大到320亩,明年准备再增加鳜鱼养殖,将基地规模扩大到460亩。

  随着改良技术提高、灌溉条件改善、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和大型农机的普及,盐碱地产量增幅在30%—60%之间,塞北大地的盐碱地真正变成了“金银滩”。“我们宜粮则粮、宜草则草,以农载牧、以牧促农,形成‘草—畜—肥—田—粮’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农牧融合发展新高地。”朔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高成富如是说。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从“煤炭村”向“文旅村”转变,西易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朔州市平鲁区西易村举办的2024年首届夏日嘉年华,利用西易旧村现有资源以及闲置资源,以采摘基地为基础,拓展了露营基地、水上乐园、萌宠乐园、海洋生物展、网红美食、生态垂钓、酷炫夜景灯光等多个项目,全力打造大型“暑期嘉年华”活动。短短10天,首届暑期嘉年华的旅游收入就高达128万元。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朔州市举办的首届文化交流会,依托马营堡村厚重的人文情怀,植入时尚的音乐元素,持续推出一系列高质量惠民消夏文化活动,打造集文化、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夜间消费业态,以旅带商、以旅富民,开辟了村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近年来,朔州市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群众需求为切入点,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和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为平台,广泛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文艺培训、文化服务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朔州市持续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截至目前,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全市69个乡镇新建了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的乡镇综合文化站,1688个行政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了1688个农家书屋,每个书屋配备了价值2万元的图书。其中,山阴县北万庄村农家书屋建用经验被期刊《农家书屋》推荐。如今,农家书屋不仅是单一的阅读场所,而是集学习、交流、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阵地,全面拓展书屋功能内涵,持续探索“农家书屋+”的创新模式,提高农家书屋的使用率和使用效能,让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助推器”,让书香飘满村。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打假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打假内参 djnc.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