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2020-07-2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宏进农副产...2020-07-15
- 黑龙江市场监管系统突出“六个结...2020-07-15
-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2020-08-27
- 青海省海西州开展“两品一械”行...2020-07-15
- 2020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2020-07-15
- 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08-07
- 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2020-06-12
- 厦门丽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2020-07-15
- 判了!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董事长卖...2020-07-15
- 习近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2020-07-2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宏进农副产...2020-07-15
- 黑龙江市场监管系统突出“六个结...2020-07-15
-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2020-08-27
- 青海省海西州开展“两品一械”行...2020-07-15
- 2020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2020-07-15
- 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08-07
- 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2020-06-12
- 厦门丽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2020-07-15
- 判了!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董事长卖...2020-07-15
网络“毒舌”需谨慎,言语不当恐担责
发布时间:2024-11-23 09:12:25 作者:佚名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
随着社交平台的出现,个人言论传播的时空范围被极大地拓展,但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近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判决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侮辱、诋毁同事信息的被告删除朋友圈、赔礼道歉,并支付原告精神损害赔偿金2万元。法院判决结果表明,即便是“隔空”用恶意揣测的言语去中伤他人,捏造事实去侵害他人名誉,同样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种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受到刑事手段的制裁。
在本案中,法院认为,现有证据并未证实原告存在被告所述行为,被告发布的朋友圈配图中包含有原告的人像及手机号码,被告还发布了原告及异性的合照,配上带有侮辱、诋毁内容的文字,同时还存在大量发泄情绪的谩骂性言论,相关内容能够看出系直接指向原告,且原告与被告曾经作为同一个公司的同事,双方不可避免存在共同的社会交际范围,此种行为具有严重的损毁和贬低他人名誉的性质,明显会导致原告的名誉权受损。这一判决带来的警示是,社交参与者在网络发表言论时,应当对自己所表达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切不可为发泄情绪、博人眼球而无所顾忌表达观点,甚至逾越法律“红线”,否则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该案件并非孤案。如果不是因为司法机关的介入,很多人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红线”。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指出,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人们向外界展现日常生活状态、发表个人言论、评论世间百态的平台和工具。尽管披上了网络虚拟的外衣,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地伤害他人。
朋友圈作为一个虚拟的公共空间,同样需要被理性文明对待。任何人在网络发声都要恪守言论自由的边界,既要遵守法律规定,不越法律“红线”“底线”,还应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切不可为了一时情绪的宣泄或者博取他人眼球,而无所顾忌地发声。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名誉权。学会用合理的手段进行维权,消除名誉受损带来的不良影响。他人用侮辱性的言论来贬损自己的名誉,如果“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除了宣泄自己的情绪外,无法真正地处理问题,甚至会成为下一位名誉侵权人。
可以说,该案的判决结果意义重大,为受害者伸张了正义,给予他们法律上的保护;同时也树立了正确的导向,为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构建清朗、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添砖加瓦。(赵春晓)
原文链接:http://www.nmg315.com.cn/news/320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