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2020-07-2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宏进农副产...2020-07-15
- 黑龙江市场监管系统突出“六个结...2020-07-15
-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2020-08-27
- 青海省海西州开展“两品一械”行...2020-07-15
- 2020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2020-07-15
- 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08-07
- 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2020-06-12
- 厦门丽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2020-07-15
- 判了!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董事长卖...2020-07-15
- 习近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2020-07-2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宏进农副产...2020-07-15
- 黑龙江市场监管系统突出“六个结...2020-07-15
-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2020-08-27
- 青海省海西州开展“两品一械”行...2020-07-15
- 2020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2020-07-15
- 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08-07
- 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2020-06-12
- 厦门丽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2020-07-15
- 判了!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董事长卖...2020-07-15
实测20款短视频直播App: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半数App诱导打赏
发布时间:2021-04-02 01:37:15 作者:佚名 来源: 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
未成年人直播打赏近160万、14岁未成年孕妈主播、3岁吃播被父母喂到70多斤……近年来,短视频直播类App兴起的同时,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也屡次引发争议。
3月30日,南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举办第五期“南都数字经济治理论坛”,并发布《短视频直播App青少年保护测评报告》。
《短视频直播App青少年保护测评报告》,对20款具有代表性的短视频直播App进行了测评。报告显示,青少年保护模式已成为短视频直播App标配,但内容单调、更新频率慢仍是青少年内容池的“通病”。此外,“软色情”是平台一大痼疾,七成App未就少儿不宜内容作显著提示,还有六成App允许发布儿童裸露视频。
隐私保护条款
仅五款App承诺不将未成年人信息用于营销
测评从隐私保护条款、账号创建、内容审核、青少年保护模式设计、充值打赏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测评,满分为100分。
测评结果显示,20款被测App的平均分仅为53.3分,70%被测App的未成年人保护程度处于中等和较低水平,没有一款保护程度高。保护程度较高的分别是抖音、快手、西瓜视频和抖音火山版。绝大多数App在落实网络直播年龄限制要求和获得监护人事前同意方面都做得较好:20款App均有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专章,其中19款禁止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直播。
但仍有一款App——漂漂短视频,用13岁未成年人的身份证通过实名认证后,即可开通直播。
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75%的App只是简单提及需征得监护人同意,只有五款App有独立的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此外,只有五款App承诺不会将未成年人信息用于用户画像、营销等商业目的。
去年,南都曾发布《网络直播App未成年人保护报告》(下称《2020年报告》),实测了30款直播App。对比两年的测评结果发现,设有专门未成年人保护章节的App占比从26.7%跃升至100%,有了明显改善。
对于短视频直播类App来说,提供视频、直播等核心服务无需收集任何个人信息,近日出台的《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也做出了类似规定。但报告显示,么么直播等App仍需强制收集手机号。
[报告建议] 平台可在隐私政策中明确告知将如何收集、使用、存储和共享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特别涉及人脸等敏感信息,应承诺不收集、不分析提取。此外,平台可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采取更严格保护措施,如成立专门安全部门或进行高度加密。
内容审核
“软色情”成平台痼疾 六成App允许发布儿童裸露视频
报告显示,七成被测App的视频中存在色情、烟酒、暴力等不适宜向未成年人展示的信息。打着“软色情”擦边球的内容已经成为短视频直播平台的痼疾。
比如以“性感颜值担当”为关键词在微视App上搜索,多个视频封面为衣着暴露的女子。点开视频,有人做出挑逗性动作,还有人将镜头对准臀部拍摄。然而,只有三成App对未成年人不宜内容做出显著提示。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平台发现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发布私密信息,应当及时提示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测评显示,当上传一段儿童裸泳视频时,微视、哔哩哔哩、全民小视频等12款App无任何提示即可通过审核顺利发布,占比六成;抖音、爱奇艺随刻、映客直播等其余八款App则显示无法发布,并做出“视频存在少儿不宜、过度暴露等不合规问题,请修改后重新上传”等提示。
[报告建议] 平台应加强审查涉及未成年人裸露镜头的视频。对于色情、烟酒、暴力等未成年人不适宜接触的信息,平台可在页面以显著的标识提醒未成年人。
青少年保护模式
85%平台有青少年保护模式 但有App直接禁用所有功能
去年9月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本次测评数据显示,当前平台的青少年保护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落实:85%被测App设有青少年保护模式,较去年的报告提升8.3%,特别是头部短视频直播平台,这一模式成为“标配”。
不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去年11月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显示,超三成受访未成年人认为平台的青少年保护模式“没用”。
实测发现,青少年保护模式主要包括时间锁、禁止直播和充值打赏、限制内容等,解除这一模式的方法是输入预设密码。除此之外,还有购买破解工具、退出重启、卸载重装等多种方法可以绕过,青少年保护模式形同虚设。
不过也有App设置得更加严谨。在KK直播中,即使输入密码也无法继续延长使用时间、无法解开禁用时段的使用限制。
报告建议,平台可以考虑建立更严格的时间锁和禁用时段设置,如禁用时段无法输入密码继续使用;设置家长监管模式,通过短信等方式通知监护人等。
青少年保护模式下的另一个重要建设内容是青少年专属内容池是否具有吸引力。报告显示,内容单调、更新频率慢仍是当前内容池建设的“通病”。
即使视频数量相对较多,多数App也只是整合了适宜青少年观看的视频,没有栏目分类和相关主题,略显杂乱。还有的App甚至直接禁用青少年模式下的所有功能。如人人直播开启青少年保护模式后,所有图标变成灰色,功能全部禁用。
[报告建议] 平台应着力丰富青少年保护模式下的内容池,将其打造成真正符合未成年人兴趣的集合,对内容分门别类,提高更新频率,而不是仅仅应付了事。
充值打赏机制
半数App诱导充值打赏 有平台一经消费无法退款
据最高法披露的一起案件,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未成年人刘某多次使用父母银行卡打赏主播近160万,刘某父母将平台诉至法院请求退款。经调解,平台返还近160万元全部打赏款。
测评发现,平台诱导打赏和跳转第三方支付无需身份认证,或是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纠纷不断的重要原因。
报告显示,半数被测App存在鼓励、引诱用户打赏的情况。如么么直播,在主播头顶会出现“今日心愿,私人游艇、繁华戒指”等诱导充值的字样;全民小视频中的直播页面则会弹窗出“首充享壕礼”的提示。
45%被测App没有在直播页面提醒或标注类似“不提倡青少年打赏”的字样。60%被测App在充值页面或充值协议作出提醒。
即便如此,多数App的提醒并不明显。爱奇艺随刻在留言板提示严禁未成年人直播打赏,但留言不断增加,提示很容易被忽视。
一旦“跨过”注册登录门槛,所有被测App都允许直接跳转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页面,没有对用户再次提出身份核实要求。
今年2月,七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建立未成年人专属客服团队,核查后办理未成年人退款。但本次测评中,仅半数App提供未成年人退款机制。伊对客服直言打赏是自主消费行为,一经消费无法退款。好看视频则以充值过程需多次确认以及输入密码等验证,不存在诱导、强迫等情况为由拒绝退款。
退款举证方面,多数App要求提供身份证件、监护人与未成年人关系证明、支付凭证等易获得的信息。但也有少数App如爱奇艺随刻还要求提供监控视频、未成年人和家长的自述视频等。
[报告建议] App应该在直播、充值和支付页面作“禁止未成年人打赏”强提醒,并设置专员限时处理家长退款问题。平台要求退款举证应基于真实可考、便捷易得等原则,建议取消类似未成年人监控及自述视频等超出普遍使用场景的要求。
论坛 青少年网络欺凌“冒头” “饭圈”黑粉成助推器
面对新技术,专家建议加强家长和孩子媒介素养教育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检察官宋丹、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刘更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等嘉宾在南都数字经济治理论坛上指出,除了已经引起社会关注的青少年模式流于形式等问题,网络欺凌和网络暴力也在威胁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面对新技术的全面渗透,加强家长和孩子媒介素养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青少年模式仅有少量视频,几乎没有更新
自2019年3月起,国内主要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开始试点上线“青少年模式”,通过内容、使用时段、时长等方面的特殊设计,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目前,多数平台会在用户首次进入App时进行弹窗提示。南都测评发现,青少年专属内容的匮乏,仍是短视频直播平台的普遍短板。在20款被测App中,17款有青少年模式,但多数App的内容略显杂乱,没有主题和栏目分类。KK直播、么么直播、映客直播等App的青少年模式更是仅有少量视频,且几乎没有更新。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针对8省16市中小学生的调研,也揭露了青少年模式的尴尬境地。该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在会上介绍,31.4%的受访未成年人认为青少年模式“用处不大,管不了我们”。
孙宏艳说,问卷调研显示,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的优势是拓宽知识面、可视化的学习方式很有趣,但是也有三成多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存在知识准确性没有保障、缺乏优质内容。“如何给未成年人提供更适合他们的内容去服务他们的成长,就是我们成年人的责任。”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检察官宋丹有类似感受。她坦言,《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用未成年人的视角。这就要求App真正做到青少年界面友好和内容友好,提供更多适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即将于6月1日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网络保护章节”中作出了有关网络直播的规定。在内容设置方面,《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到,国家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内容的创作与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副教授郑宁提出,平台不重视内容池建设,缺乏利益驱动是重要原因。“很多平台可能只是被动地顺应监管要求,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研发成本,也不关心实际效果。”
郑宁建议监管机关通过行政指导、标准发布、执法检察等方式,督促平台履责。对未履责施以“刚性”处罚,例如罚款或列入黑名单;对做得好的企业,则可以进行激励。行业协会也可积极制定自治规范,对平台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并通过信用监管等方式惩治违法违规行为。
未成年人“饭圈”网络欺凌呈“冒头”趋势
除了青少年保护模式不足,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刘更超还注意到,近年来,发生在未成年人“饭圈”的网络欺凌和网络暴力现象呈现“冒头”趋势。这类案件通常涉及“一群人围攻一人”。他曾审理过一起案件,一个在法庭上“看起来文文静静”的女孩,因为追星与人发生冲突便在网上大肆谩骂,脏话不堪入耳,令人难以置信。
郑宁认为,饭圈“黑粉”,特别是职业“黑粉”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的问题,值得关注。这种网络攻击行为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等人格权。
据南都记者了解,2019年12月,北京互联网法院曾发布专门报告研究粉丝文化与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问题。该法院当年受理的1075件名誉权纠纷案中,以青少年为被告的案子占比达到11.63%,且大多与“饭圈”文化有关。
青少年实施网络侵害名誉权行为通常表现为:对贬低自己偶像的言论予以回击;主动贬低其他明星,为自己喜爱的明星争取影响力;单纯因厌恶与自家偶像合作的其他明星而发起言论攻击等。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据宋丹介绍,对于网络欺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为什么青少年狂热追星,甚至做出违法违规的事?郑宁表示,“归根到底是青少年情感缺失,家长和学校教育缺位。”
孙宏艳长期从事青少年儿童研究。她认为,加强家长和孩子媒介素养教育颇为重要和急迫。有些实施网络欺凌的青少年,可能现实生活中缺少自主表达的机会,不被认可和尊重,所以更愿意在看似自由的网络发泄。
宋丹认为,《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处理未成年人的事项,应当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听取未成年人意见,全社会都应当重视未成年人的权利。
“在一些社会问题的治理上,我们需要实现社会共治。”宋丹说。
原文链接:http://www.guangzhou315.cn/show-12-20922-1.html